自2022年12月以来,随着疫情“新十条”的发布,我国防疫政策开始从“防”到“治”转变,对于我院医务人员来说,医疗战线面对新冠病毒最后的战役打响了,全院医护人员坚守在科室一线与病毒“正面硬对”,与急危重症患者守望相助,一场与新冠病毒最后的战役开始了......
连日来,古城寒潮来袭、疫情未散、担子更重,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奋发有为。在社会面感染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面对患者不断增加特别是老年患者、加之医务人员自身感染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压力,我院始终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发挥好年初医院承担新冠肺炎康复患者定点医院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强化顶层设计,迅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的目标要求上来,不断优化门急诊和发热门诊就诊流程,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和急诊、发热门诊、重症患者医疗救治力量,统筹规范救治病区设置,想方设法增加床位和呼吸机等设备配备,有效提高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接诊能力, 并全面落实医疗安全各项制度和措施,开展分类救治,构建各病区有序的医疗救治秩序,做到应诊尽诊、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力保障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与时间赛跑,急诊人肩负重任绝不退缩
12月的冬夜里,古城进入数九寒冬天,凛冽寒风侵肌刺骨,我院急诊科室内各诊室依然灯火通明,医护人员通力协作、奋力抢救急危重患者,抒写人间大爱,救护车的鸣笛声不时划破长夜的寂静。
急诊科120分站指挥中心调度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值班医生接电说“有任务了,赶紧出发!”我院急诊人迅速带上急救装备出诊,白色的救护车闪着警报灯从医院大门风驰而出,钻进了寒冷的夜色里......
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坚守岗位、连轴转,全力做好医疗服务
随着国家对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控,这段时间以来,我院急诊科同样进入艰难时刻,每天的急救电话接连不断,门诊量同比增加几十倍,单日最高接诊量超250人次。全体急诊人员克服病毒感染、人力紧缺等困难,咬紧牙关、分班值守24小时连轴转,坚持应接尽接、应收尽收、分级分类救治,日夜奋战筑牢急救防火墙,守护急救患者生命线。
2022年12月29日傍晚,在我院急诊科大厅,120救护车送来一位情况十分紧急的老年患者,医护人员通力合作,动作有条不紊,很快就为其完成了各项检查和操作,患者的情况逐渐稳定下来。我院急诊科医护团队的成功施救,为该患者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像这样全力以赴的抢救、惊心动魄的接力,几乎每天都在我院急诊科上演。
我院急诊科主任杨菲说:“作为急诊科医生,我们深知急诊肩负的重担,也能够体会患者的焦虑与不安,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医院医疗救治组会同急诊科科学、全面调配医护人员力量、抽调内科专家支援急诊,既保证临床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又能照顾到自身感染较重的医务人员。面对困难,大家都努力克服自身不适症状,毅然坚守在岗位上,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更高效的急救服务,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
与病毒斗争,发热门诊24小时满负荷运转
当前,随着发热患者就诊人数持续增加,我院发热门诊作为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最前哨,单日就诊量最高突破360人次,大多为新冠感染阳性人员。为应对发热患者增多的情况,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我院发热门诊主任宋斯迪第一时间启用了应急预案和患者收治方案,持续增强发热门诊医护力量,优化发热患者救治流程,提高接诊能力,对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进行分流,方便症状轻微、开药的患者,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与此同时,除了服务好发热患者,我院还全力以赴保障创伤、卒中、胸痛、呼吸衰竭、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等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积极筹备重症病人所需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抢救药品。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服务,我院也不断加强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的救治力量,切实做到应诊尽诊、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全力救治。我院医务人员坚守岗位全力做好医疗服务
生命救治从不间断的背后,是我院全体医务人员的执着坚守与责任担当。在手术台上,柳叶刀起,病灶分离,针尖游走,血脉连续,重焕生机……是我院手术室的真实写照。自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手术医生、麻醉医师、手术护士、行政后勤人员也相继有感染,在人员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党员冲锋在前,在岗人员都会主动分担,认真落实好每一个细节,为患者筑牢安全的手术室平台。“不管什么病因导致的病情危重,我们都始终把医疗救治放在第一位,目前医院每天手术量在近20台左右,手术室、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切实保障各类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有效救治。”我院麻醉手术部主任兼医务科副主任乔晓利说道。
为生命护航,重症患者应救尽救
查房、会诊、下医嘱……2022年12月31日上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房莉颖带病上岗却依旧在病房中忙碌不停。在这场严峻考验面前,高热、头痛、咽痛、全身肌肉酸痛、咳嗽、乏力等各种症状汹涌而来。房主任表示,目前科室收治的患者包括新冠病毒感染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相比于普通患者,他们需要更加细致的治疗与照料,很多医护人员在病房、监护室连续工作多日,只有当患者病情平稳了,他们才能略微松口气。部分新冠感染医务人员在症状好转情况下都及时返岗,集中人力、物力让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没有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
重症病区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冬季天气寒冷,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时节,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近期重症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作为从事重症医学的医务工作者,在病毒面前,我们没有理由退却半步,必须坚守在最前沿。”在住院部16楼,整个楼层按照医院布局被临时设置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一病区,笔者走进该病区,医生和护士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病区负责人我院ICU副主任医师张刘杰正在带领医护人员查房,他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使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症状得到缓解,坚决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我院临床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全力做好医疗服务
疫情当下,不仅在我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患者病区,在全院各临床科室中,查房、手术、抢救、护理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医学检验科、超声医学科、放射科、药学部、设备科、血液净化室、心电图室、内镜室等医技科室,全体医务人员都用心做着平凡而又精细的工作,做到服务不脱节、药品不缺货,确保医院医疗工作平稳运行。
多措并举关心关爱医护人员,把温暖送到医务人员的“心坎上”
连日来,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医护人员坚守岗位,日夜鏖战,有的带病上岗,非常辛苦。院党委第一时间发出慰问信,号召全院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履职尽责、团结协作、主动担当作为;院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联合医院疫情指挥部、药学部、设备科等部门为职工发放抗疫药品;儿保科调配医护力量加班加点为医护人员接种胸腺肽,提高免疫力;总务科强化后勤物资供应保障,丰富职工食堂菜品,免费为职工提供三餐服务,同时加大对患者食堂监管,注重营养合理搭配为患者提供营养美食。医院多措并举开展职工送温暖活动,把关心关爱送到每一名职工的心坎上,全力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战斗力。
无论是三年来的逆行出征,还是承担新冠康复患者定点医院任务,还是三年后与病毒“正面硬对”,在三年的抗疫过程中,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只有一个最朴素的信念——医者仁心。他们或是父母的孩子,或是孩子眼中的“顶梁柱”,或是爱人心中的牵挂……但这一次,他们或许也是患者,也要强忍着发烧、咳嗽、疼痛、无力等症状,但依然选择坚守,只为与患者守望相助,汇聚成驱散疫霾的耿耿星河!
清风扬正气 廉洁润医心——西北大学第一医院举办迎“七一”支部书记微党课比赛
2025-06-26砺前行展风采思行并进创未来 ——我院选手贾磊荣获第八届陕西省青年护理 教师教学大赛三等奖
2025-06-18西北大学第一医院关于公布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备案信息的通知(2025年6月更新)
2025-06-10西北大学第一医院关于公布三四级手术目录的通知(2025年6月更新)
2025-06-10院校深度融合,助力科研腾飞 西北大学第一医院举行特聘研究员聘任仪式
2025-06-09